2023-11-14 15:38:48 | 找车网
1月2日,国内激光雷达初创公司速腾聚创宣布,全新125线MEMS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 Simple正式上市,单价为1898美元(约合人民币1.3万元)。另一款基于MEMS固态方案的智能激光雷达产品RS-LiDAR-M1 Smart也将在CES 2020上正式亮相。
解读:RS-LiDAR-M1的第一代产品于2018年1月份的CES上推出,到了2019年1月份的CES上,速腾聚创又推出了这款产品的升级版,新版本在探测距离、分辨率、视场角、可靠性等方面有所突破。
经过一年时间的打磨,如今,M1在探测距离、探测精度及视场角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视场角为120°×25°,对反射率10%的物体的探测距离为150米),并且,体积也减少了一半——这是目前已发布的MEMS激光雷达中体积最小的,很方便集成。
为兼顾高性能、低成本、高稳定性、可生产制造性等全方位需求,在最新版的RS-LiDAR-M1中,作为核心器件的光学模组已经实现高度的集成化,使得M1整机零件数由传统机械式激光雷达的几百个降低至数十个,极大的降低M1的成本并使加工时间缩短数个量级。
并且,生产工艺的简化也使产品的一致性提高,进而使标定时间实现指数式下降并会随着产线规模的扩大进一步缩减。相比之下,传统机械旋转式产品需要数小时且一致性无法保证。
RS-LiDAR-M1系列整机从B1样机开始就已经进入到寿命测试和长期路测,目前运行最长的样机已经持续运行超过300天(目前所有测试样品累计测试时间已超过十万小时),路测总里程超过15万公里,各项功能指标未发现衰减。
RS-LiDAR-M1在春节后6-8周内完成对目前重要客户遗留订单的交付并升级产线规模,于2020年Q1结束前开始交付零售产品。
此外,智能传感器版本RS-LiDAR-M1Smart(包括AI点云算法到芯片在内的整体方案)目前接受已购买固态激光雷达样机套件的重要客户订购,将在2020年Q1结束后向普通客户开放订购。
速腾聚创这次公布的价格,很值得关注。
当前,激光雷达的价格基本在3000美元以上,一些厂商在PR中所说的“1000美元”,都是基于“100万台以上”的订单来说,然而,在现阶段,还没有哪个主机厂敢一次下发出这么大的激光雷达采购订单,因此,“1000美元”的价格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速腾聚创在上个月透露,如果订单量在10万-100万台之间,价格会在200-500美金,聚创推算,1898美元的单价,在订单量只有“几万台”的时候就可以实现了(速腾M 1的横向角分辨率为120度,这意味着,一辆自动驾驶汽车上至少要装3台M1,那么,1万辆车就能产生3万台M1激光雷达的需求量)。
可以说,速腾聚创的定价是比较有诚意的。速腾聚创放出这一招后,禾塞、Velodyne等竞争对手或将被迫跟进,激光雷达的价格战将打响。
而整个自动驾驶产业来说,这是个利好——作为自动驾驶汽车最重要的传感器,激光雷达价格的下降,将极大地降低整车成本,进而加快无人物流车、自动驾驶卡车、Robotaxi等的落地进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自 2021 年 4 月上海车展上声名鹊起,时隔两年, 速腾聚创 发起了 IPO。
6 月 30 日,速腾聚创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2022 年,速腾聚创卖出激光雷达产品 5.7 万台 ,累计销量已超 10 万台。相较于最大竞争对手,禾赛科技去年交付 8 万台 。 找车网
在年营收上,2022 年,速腾聚创收入 5.3 亿元 ,同比增长实现了 60.2% ;禾赛科技达到 12 亿元 ,同比增长 66.9% 。
面对已在美股上市的禾赛科技,速腾聚创正在奋力直追。
随着此次冲刺 IPO,招股书详细披露了速腾聚创的财务状况,商业化进展以及股东权益等。
01、 爆款产品 M1「一枝独秀」,撬动年营收实现高增速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研发设计激光雷达的企业,成立于 2014 年的速腾聚创,踩上近两年来激光雷达市场的爆发风口,踏上了 IPO 之路。
6 月 28 日,速腾聚创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招股书。
这意味着,速腾聚创若能成功实现在港交所 IPO,其将成为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
高增速的营收规模、持续拉大的亏损——这是速腾聚创招股书的基本面。
招股书显示,速腾聚创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
在招股书中,速腾聚创的营收组成分为 产品 、 解决方案 、 服务及其他 三部分。
速腾聚创拥有两大 技术能力 :芯片驱动的硬件平台、人工智能感知软件。
基于此,速腾聚创既为客户提供激光雷达硬件产品以及结合硬件和人工智能感知软件的激光雷达 解决方案 。
营收规模扩大,主要得益于激光雷达 核心产品 卖得好。
据招股书披露,2020、2021、2022 年,速腾聚创来自产品销售的收入分别达到 1.3 亿、2.29 亿、3.99 亿,分别占总收入的 76.2% 、 69.2% 及 75.3% 。
从产品销量来看,2020 年、2021 年、2022 年,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分别达到 7200 台、 16,300 台、 57,000 台。
第一大板块的产品收入,最主要依赖其激光雷达的爆款「 M1 」。
M1 也是全球首个量产的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
2017 年,速腾聚创率先推出了基于 MEMS 技术方案的车规级半固态激光雷达 M1,2021 年,M1 正式对外发售。
M1 对速腾聚创的营收有多重要?
以 2022 年为例,速腾聚创卖出的 57,000 台激光雷达中,有 36,600 台是 M1,占比超过 64% 。
在 M1 的带动下,速腾聚创的 ADAS 产品(如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数量在产品总数的占比,从 2021 年的 24.5% ,增至 2022 年的 64.7% 。
具体来说,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产品总数从 2021 年的约 16,300 台增加到 2022 年的约 57,000 台,其中 ADAS 产品数量从 2021 年的约 4,000 台增加到 2022 年的约 36,900 台。
与此同时,速腾聚创的营收的第二个版块,即激光雷达感知解决方案营收占比也在提升。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速腾聚创是行业第一个提供高性能感知解决方案的激光雷达公司。2022 年,这一板块的营收占总营业额已达 23.1% 。
照此增速,激光雷达感知解决方案营收的比例,未来或将继续增长。
02、 「价格战」拉低了毛利率
速腾聚创的营收的第一大板块产品收入,有一组数据值得注意。
三年间,速腾聚创来自激光雷达的产品销量增长了 6.9 倍(从 7200 台增至 57,000 台),与此同时,产品营收却仅增长了 2.1 倍(从 1.3 亿增至 3.99 亿)。
收入增速未能跟上销量增速的步伐。
据招股书显示,「由于 2022 年开始量产产品的价格通常低于样件价格,因此 2022 年销量增加带来的收入增长部分抵消了用于 ADAS 应用产品的平均单价下降」。
实际上,激光雷达领域持续升级的价格战,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不过,对于靠着 M1 崛起的速腾聚创,其营收所受到这样的冲击,仍然让人感慨。
低价策略同样出现在禾赛科技。
从 2019 年至 2022 年,禾赛科技激光雷达装置的平均售价就从 1.74 万美元 将至 3100 美元,与之对应,毛利率从 2019 年的 70.3% 下降至 2022 年前九月的 44% 。
速腾聚创的毛利水平同样在下滑。
2022 年,速腾聚创录得毛损人民币 3930 万元,毛损率为 7.4%。此前,2020 年及 2021 年的毛利率则保持相对稳定,分别为 44.1% 及 42.4% 。
招股书解释称,主要是受销售成本增加影响。
当产品销量大幅增加时,销售成本也会水涨船高。在销售成本方面,销售成本从 2021 年的人民币 1.9 亿增加了 198.5% ,达到 2022 年的人民币 5.70 亿 。
产品单价呈现下降趋势,就会出现毛利下降的情况。
量「增」而价「减」,这是导致速腾聚创销量与营收未能同步,乃至亏损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速腾聚创的亏损分别为 2.2 亿元、 16.54 亿元、 20.86 亿元,3 年累计亏损 39.612 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是 5993.4 万元、1.076 亿元、5.628 亿元。
速腾聚创也在招股书中写道:「由于我们最近才开始固态激光雷达的商业化,我们或会继续处于经营亏损和净亏损状态」。
03、 持续迭代产品,加速商业化拿下多个业内「之最」
从传统的机械式旋转激光雷达到固态激光雷达,再到集成在芯片级别的芯片激光雷达,速腾聚创的芯片激光雷达技术经历三个阶段:
图片: 速腾 聚创激光雷达平台,逐步部署芯片激光雷达技术的路径
在爆款 M1 之前,有 R 平台产品。通过向供应商采购,在 R 平台 产品上使用 APD 和 FPGA 芯片。
第二阶段,在配备了 MEMS 扫描芯片的 M 系列产品上开发芯片激光雷达技术,以及定制 SiPM 和自研 SoC 。
2021 年 6 月,M 系列产品发布后,速腾聚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之心,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10-14 19:34:59
2023-11-09 21:28:08
2023-09-11 05:01:57
2023-10-12 16:48:10
2023-10-30 18:21:04
2023-10-21 02: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