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7 05:15:47 | 找车网
【编者按】能够让人在刚刚结束日内瓦车展四天颠倒黑白加班之后,还能够在周末打起精神加班测试的车型必然是重量级产品。这就好像之前我做美食游记时,吃了一天的各种美食,撑得再也咽不下一粒米的时候,还能勾起我再吃一口的,必然是我最爱的吃食。所以今天这款能让我从床上爬起来一早赶去测试的,就是全新一代A8L,奥迪的新旗舰。
由于此前我们已经在西班牙试驾过了全新A8L,过几天网友应该还能看到这款车的首次国内试驾报告,所以本文重点就放在测试方面。(想先了解A8L驾驶感受和功能配置,可以《点击链接》查看)。
● 性能测试独家奉献
测试车型为A8L 55 TFSI,采用3.0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250kW(340马力),峰值扭矩500Nm,数据绝对优秀。关闭稳定系统,将驾驶模式设定在运动模式,起步转速可以保持在3000rpm左右,起步后车身非常稳健,没有滑动,推背感并不是特别强烈,脑袋也没有那种供血不足的感觉。虽然身体非常舒服,但当你去看测试仪的时候会惊讶,0-100km/h加速成绩5.8秒,体感和加速性能不对等,这种舒服还跑得快的感觉不常见。
而在制动测试方面,100km/h-0的制动平均成绩为35.16米,相比加速,这个数据更让人惊掉下巴,性能已经能够与一些超跑不相上下。另外从主观感受上,通常做出这种刹车成绩,大多会感觉到很强烈的减速感觉,而A8L依然挺舒服,真让人意外。
最后说一下车身姿态,从图片上看,起步和制动时的姿态比较夸张,而如果您看过同级别竞品车型的测试,可能会发现奔驰S级等也是这样,这其实跟空气悬架特性有关系,之前我们德国撰稿人陈正一在奥迪Q5的测试文章中也有过解释。不过坐在车内的感觉却跟外面看不一样,我其实并没有察觉到车身有如此剧烈幅度的动作,跟平常驾驶没有区别。
详情点击这里查看
● 再聊聊驾驶感受
说实话这次试驾开的时间不长,而且路况单一,所以我会结合我此前的驾驶感受,以及今天同事的感受来简单聊聊。
首先是悬架部分,看过之前试驾文章的朋友,一定对那套让A8L经过任何路面如履平地,关键时刻还能”挺身而起“的悬架记忆深刻。从实际感受来说,我建议所有未来A8L的车主,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选装这套AI主动悬架系统,它对于舒适性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而且对于侧方碰撞的安全性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今天这辆测试车,因为没有配置单,所以不知道是否选装了主动悬架系统,但可以肯定的是,后轮随动转向是一定配备的。低速时后轮与前轮形成反向角度,提升灵活性,中高速时后轮与前轮转动方向相同,提升稳定性。而我同事在经历了第一次原地掉头后就感觉这车转向直径真小,而实际数据方面,标准版A8转向直径的官方数据是小于旗下的奥迪A4,所以纵然车身长度可观,但也可以从容面对很多不算宽的路段。
3.0T发动机使用一颗涡轮增压器,顶置排气的设计使得涡轮响应速度更快。动力输出很线性,其实想想也是,连全油门加速时都不会让你眩晕,平时开肯定更平顺,而这种调校风格是非常符合豪华车定位的。8挡自动变速箱负责传递动力,平顺性和反应速度在之前的试驾式已经有过深刻感受。底盘调校跟以往A8系列非常相似,首先很舒服,这是豪华车必须有的素质,其次没有为了营造舒适感而丧失操控感,它能反馈一定路感给驾驶者,但会把不舒服的元素过滤掉。
转向虽然轻盈,但并不模糊,转动多少角度,会让车身有怎样的动作,你是可以清晰把握的。所以其实驾驶这辆A8L并不会觉得无聊,再加上前面说过的与身材不相称的转向直径这个因素,即使开着它去蜿蜒狭窄的山路,也是有一定乐趣的,这点在之前的西班牙山路已经有所领教,A8L能够领会你的想法,并且准确无误的执行。
由于此次时间很有限,所以更多关于驾驶的内容,可以回顾之前的海外试驾文章《点击链接》,这里就不把之前的内容再次粘贴回来了。
●关于外观内饰和体验
关于静态部分,因为这次时间有限,重点在于补充完全之前试驾缺失的部分,具体内容大家看图片吧,直观。
●编辑点评:
同为高端品牌,奥迪A8L和奔驰S级走的并不是同一条路,S级的豪华感是别的品牌学不来的,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座驾有足够的奢华感,那买个S级绝对不会出错。奥迪A8L给人带来的则是科技感,从激光大灯到后轮转向,从内饰双触摸屏到全液晶仪表盘,当然不能忘了那可以选配的AI主动悬架。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实际开起来的感觉,它都给人一种科技感。
所以我的结论跟之前一样,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车在视觉上和技术上都充满科技感,那买辆A8L绝对不会出错。另外一点,买辆奔驰S级自己开可能并不会特别合适,软乎乎的悬架和略有些飘忽的方向盘,在驾驶层面并不会让你觉得很带劲儿,而如果你买辆A8L的话,除了可以在后排舒适享受,坐在方向盘后面掌控全局,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编者按】一汽大众-奥迪全新Q5L的发布会谢幕了,不出意外的,这回的奥迪官方将Q5L的宣传重点来到了“长”上,它意图坐稳中级豪华SUV第一把交椅的同时再进一步占领先机,毕竟那边不论是刚上市的宝马X3还是玩了很久的奔驰GLC都还保持着和海外版本一致的车身数据。这样一来,Q5L不仅成了这个级别中唯一的中国特供拉长版车型,更坐实了奥迪拉皮鼻祖的身份。
然而细心的车友会发现,在全新Q5L身上,这边厢:曾经的8速自动变速箱变成了7速双离合变速箱;那边厢:奥迪引以为傲的quattro全时四驱变成了适时四驱;再配合加长的车身数据——这是削弱了动力系统,拿车身数据弥补的节奏么?
之前,我的同事已经对全新Q5L 45TFSI进行了一番详尽的试驾说明,详见期待你王者归来 试驾奥迪全新Q5L 45TFSI。而这回,我试驾的是全新Q5L 40TFSI车型,也就是搭载2.0T低功率版发动机的车型,这回我将以动态表现为主要维度,看看它的试驾体验如何,是否真的“缩水”了呢?
动力系统了解一下:
先来看看Q5L 40TFSI的发动机,它搭载了与奥迪新A4L一样的第三代EA888发动机2.0T低功率版,技术上自然是紧跟潮流的,集成了双喷射的设定,缸内直喷和岐管喷射让车辆低速高速都有良好的动力表现,整体的技术改进也显著提升了发动机的热效率,简而言之就是变得更加有力且省油了,听说还改掉了烧机油的毛病,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在这台发动机上确实很难找到什么槽点。
奥迪最新一代的车型几乎都是搭载了7速双离合变速箱,全新的Q5L也没有例外,这台型号为DL382的7速双离合取代了老款上的那台采埃孚8速自动变速箱,不仅在挡位数量上有所退步,连可靠性都似乎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公路驾乘体验被削弱了么?
相比较从前奥迪车所惯有的激烈驾驶感来说,全新Q5L的调校似乎更适合城市代步行驶,起步状态下的油门响应并不迅捷也丝毫不显得拖沓。我必须承发动机有着从前涡轮增压发动机所不具备的线性输出,油门踏板的回馈力度恰到好处,变速箱的换挡也被刻意调慢了节奏来让整个起步过程显得非常接近AT自动变速箱的质感。
不过稍加留意还是能感受到双离合变速箱露出的马脚:起步的时候油门踏板上会传来一阵短暂的震颤,像极了我们开手动挡车型离合器半联动的状态,稍微踩深一点油门之后迅速收油,则能明显地感受到一种拖拽感。不过相较曾经的双离合变速箱,起码变速箱还是规规矩矩在1档起步的,对于城市行进的车子来说,这极大地保证了车辆起步速度的可控。
日常驾驶,油门的触控也能够快速反映至虚拟座舱内的转速表上,发动机的动力随叫随到,虽然是一台低功率的发动机,最大扭矩的输出范围依旧很广,D档状态下的换挡在2000转左右就开始进行,换挡的过程真的足够平顺,即便是仔细觉察也很难查出端倪,很难想象一台涡轮车加双离合的变速箱能够拼凑出一种像极了自然吸气车型的顺畅的动力出力,丝毫不夸张的说,在对双离合变速箱的调教方面,它是顶级的。
大众在双离合自动变速箱的换挡逻辑程序上已经有了大量来自用户的第一手数据,在D档模式下的表现优秀似乎是毫无意外的,不过这个变速箱带有手动模式,手动模式更考验双离合变速箱电脑的挡位预加载能力,从而将它换挡速度快的优势落地,这方面它做得如何?
如果切换至手动换挡模式,驾驶乐趣更加充足起来,方形的换挡杆手感不够好,那么方向盘上的两个换挡拨片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必须要称赞的是,在应付绝大多数驾驶者换挡请求的任务上,它做得非常好,降档的速度足够干脆,连降两档的间隙中也丝毫不拖沓,面对多弯的山路显得非常游刃有余,而相较降档的迅捷,升档速度则显得有点不够积极,不过好消息是,再变速箱判断该升档你却没有升档时,仪表盘会有换挡提醒。
但实际上,这套动力总成是把燃油经济性放在比较高的位置上的,有两个显著的功能必须要提一下。
首先是变速箱的滑行模式,换装的双离合变速箱不仅传动高效,而且新增的“滑行”模式也能省油,D挡状态时速上来之后,Q5L高速巡航时变速箱会偶尔会偷着挂空挡溜车,此时的发动机转速会掉落到怠速状态下的水平且随时待命,仪表盘上的当前挡位也不再显示,转而变成了“comfort”。
其次是自动启停,其实这个配置在很多车上都不新鲜了,之所以要单独拎出来说还是要说明一下不同:Q5L的自动启停并不是在车辆完全停稳的状态下工作的,也就是说,它会在你的车即将要停止运动但还在移动的状态下熄火,方向盘也会同步被短暂锁住,在极端情况下是有一定危险的,不过也能明显看得出,这套动力系统为了省油,确实是绞尽了脑汁。
全新Q5L采用了前后五连杆独立悬架,驾驶的质感变得更加轻快,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高级”,整体悬挂调校更加偏向运动。低速时,车辆会把连续的细小颠簸处理得一干二净,哪怕是通过减速带时依旧没有丝毫不适的感觉,面对较大的抛跳时也能再第一时间把多余的晃动完全抑制,正是因为悬架偏向于运动调校,使得车辆高速过弯时侧向支撑到位,车身非常稳定。
Q5L采用的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整体的转向手感非常轻盈且电子味浓郁,与底盘的轻快配合得天衣无缝,方向盘的转向力度非常线性,驾驶员很容易接受。随角度增益中规中矩,甚至还让人有那么点操控的感觉,然而随速度增益并不理想,高速状态下得方向盘还是有点太轻了,这也导致驾驶员想保持在车道中央必须要时刻集中精力,与高级的底盘相比,转向是显得差了点意思。
适时四驱系统当真是缩水了?
曾经的托森式差速器作为中央差速器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也变为了Quattro Ultra 适时四驱系统,虽说时全系标配,但这个改动依旧是新一代Q5L最大的争议点所在,不过新系统真的有那么不堪么?
我们必须首先明白一个观点:SUV真的不是越野车,承载式车身已经决定了它们只是轿车的升高版,四驱系统的加入纯粹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行驶时的稳定乃至高速过弯的极限,不信你看看哪个轿车上还有带分时四驱系统,再者说,不论哪个买了SUV的车主,都不见得会整日开着它到处爬山涉水吧?
前文也说过,Q5L为了节省燃油而不惜将自动启停的触发点提前,在排放法规越发严苛的当下,每一毫升燃料的使用都要精打细算,而曾经的Q5使用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使用托森式差速器作为中央差速器,在绝大多数城市通勤的状态下,也在消耗着多余的燃料,同时消耗着车主口袋里的钞票。
基于此,Quattro ultra四驱系统让Q5L从之前的全时四驱转换为了适时四驱,不过奥迪的厉害的地方在于,这套系统的逻辑时四驱优先的,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下这套系统都是以四驱模式在工作的,仅在车辆巡航状态下会切换为两驱模式,前驱模式下行驶时传动系统会保证100%的动力可以全部施加到前轮,这可和一般适时四驱通常两驱,需要时切换四驱的逻辑是截然相反的。
Ultra这个词我们常见于电脑配置端,一般表达的意思是“超强版”,而Quattro ultra也对得起这个词的释意:它没有纯机械式的中央差速器,引入更多电控元件和电子传感器,当需要四驱模式的时候,电脑会以每秒100次的频率检测例如温度、适度以及导航等多达150个不同的信号,提前0.5秒预判是否需要四轮驱动,然后再0.2秒完成切换,从被动到主动的跨越确实让这代四驱系统变得更强了。
有了智能的电子器件,quattro ultra就有更主动的扭矩分配能力,再湿滑的弯道上濒临突破极限时,四驱系统总能够迅速介入而且不易察觉,让人有种Q5L极限很高的错觉。
Q5L的接近角和离去角分别为23°和22°,面上看上去也就是普通SUV的水平,但这套出色的四驱系统实实在在地增加了他的通过性,再越野模式下,油门的响应变得非常慵懒,但是沙石路面上一旦系统判断车轮附着力出现变化,就能让拥有抓地力的车轮获得更大的动力来驱动车身脱困,在车内能够听到有短暂唰唰切换的声音,在外丝毫看不出轮子的拖泥带水。
不知是否是设置的原因,我试驾的车子在上坡松开刹车之后总会有一个短暂的溜坡状况发生,需要注意的是,试驾车是配有上坡辅助的。而陡坡缓降功能则非常好用,只需控制好方向盘,电子系统会根据角度以及状况自行的调整车速,这对于角度较大的下坡路确实非常好用。
不过在夸赞quattro ultra这套四驱系统的同时,车主们一定要注意,这套四驱系统更多是为了应付城市路况,短途穿越也实属赠品,在越野方面,这套系统无论是能够应付的强度还是可靠性都是不如使用托森式差速器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的,我本人并不建议车主频繁挑战Q5L的穿越极限。
总结:
曾经的Q5之所以能够称霸中级豪华SUV市场,靠得就是几乎没有显著短板的优秀的综合产品力。纸面上来看,全新的Q5L似乎是缩水了,然而细究之下的Q5L还是传承了Q5成功的奥义:它有着更加先进省油的动力系统、更切合用户实际使用场景的四驱系统,不仅成为了这个级别中第一个加长车身的车型,还有着非常接地气的价格,换个角度一看,全新Q5L非但没有减配,反倒还踏踏实实地进步了。
如果要给全新的Q5L定一个调子,那么我一定会用“均衡”来下定论,没错,均衡也正是奥迪Q5车型这么多年之所以成功的精髓所在,全新的Q5L更是在不动声色中,再次将均衡的艺术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2023-10-14 19:34:59
2023-11-09 21:28:08
2023-09-11 05:01:57
2023-10-12 16:48:10
2023-10-30 18:21:04
2023-09-28 07: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