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8 03:33:03 | 找车网
唐的拼音是táng,声母是t,韵母是ang。
一、唐的释义
1、(言谈)虚夸。
2、空;徒然。
3、传说中的朝代名,尧所建。
4、朝代。公元618—907, 李渊 和他的儿子 李世民 所建,建都长安(今 陕西西安 );后唐。
二、组词
荒唐、唐突、唐花、后唐、唐棣等。
词语释义
一、唐突 [ táng tū ]
1、横冲直撞;乱闯。
2、冒犯;亵渎。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他跨了一步,踌躇地停了下来,感到忽然把韩云程拉住,显得有点儿唐突。”
二、唐花 [ táng huā ]
北方天寒,腊月所卖鲜花供新年所用者,出于暖室,称为唐花。“唐”古作“煻”。“唐花”又名“堂花”。即植于密室里用加温法使其早开的鲜花。 找车网
唐的拼音是táng,组词如下:
1、唐举:战国时梁人,以善相术著名。“举”也写作"莒",后遂以“唐举”指善相术者。
2、唐装:唐装,是中国的传统服饰,为汉族服饰系统中的唐制款式,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代表有齐胸衫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唐装应该区别于现代服饰的唐装。唐装中的妇女上衣种类一般分为襦,袄,衫三种。
3、唐陂:读音是táng bēi,汉语词语,意思是有堤坝的池塘。
4、晚唐体: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5、唐家:唐家指唐朝。
6、唐古姓:古音yáng gǔ,现亦读作táng gǔ,中国复姓。源于盘古氏及旸谷之地。因该姓氏年代久远且使用的民族较多,故写法多种多样。
7、弄唐: 读音是lònɡ táng,指小巷。
8、唐猊:读音táng ní,汉语词语,意思是猛兽。
以上就是唐的拼音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找车网。凌的拼音凌的拼音是:líng。表达意思:积冰;姓,如唐代有凌准;登、升;驾、乘;逾越、超过;逼近、压倒;欺侮、侵犯。词性:通常在句中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例句:凌晨那突如其来的一声尖叫把我给吓得魂不附体。组词介绍:欺凌、傲雪凌霜、凌厉、凌迟、恃强凌弱、侵凌、凌汛、壮志凌云、凌虐、凌轹、凌杂、凌夷、凌灾、凌侮、盛气凌人、凌驾、凌云、凌乱不堪、
重的读音[chóng] [zhòng]部首:丿 笔画:9笔顺:ノ 一 丨 𠃍 一 一 丨 一 一名称: 撇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横 横基础释义[chóng]1.重复。2.重新;再。3.层。突破一~又一~的困难。4.使重叠在一起;摞。5.姓。[zhòng]1.重量;分量。这条鱼有几斤~?2.重量大;比重大。3.程度深。4.重要。5.重
派的拼音派的拼音是:pài。一、派的声母p,韵母ai,音调pài。二、释义:指立场、见解或作风、习气相同的一些人:党~。学~。宗~。乐观~。三、部首:氵四、笔画:相关组词:1、指派[zhǐpài](动)派遣(某人去做某项工作)。2、派遣[pàiqiǎn](动)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去某处干某项工作。[近]指派|委派。3、调
文言文中者是什么意思?古文中的者是什么意思”者“可以作为判断句的句式判定标志,本来无意。二,者”就是这个人“意思,作为物主名词的后缀;三,谐音假借字和“这”相通。意思也是“这,这个”的意思。文言文中,者都有那些意思?者zhě1.代词。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数词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指代人或事物。例:《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昂扬的拼音昂扬拼音:ángyáng昂扬意思:1、(情绪)高涨:斗志昂扬。2、(声音)高昂:歌声激越昂扬。简明解释1、情绪饱满高涨。斗志昂扬。2、奋发向上;激昂。郭小川《送同志们》诗:“同他们一起迈着昂扬的步伐。”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声音完全听清楚了!像山洪、像裂帛,昂扬、悲壮,透过监牢层层的铁壁,
雅致的意思(形)优美而不落俗套:闲情~。读音:[yǎzhi]例句:鼻梁纤巧挺立,肉色的鼻翼长得非常雅致。近义:考究、精致、大方、文雅、风雅、精巧。反义词:1、浓艳[nóngyàn](形)指色彩浓重而艳丽:妆化得太~了。[反]淡雅。2、粗俗[cūsú](形)(谈吐、举止等)粗野庸俗;不文雅:言语~刺耳。[反]典雅。3、庸俗[yōn
御风的拼音yùfēng。御的含义:1、驾驶车马;2、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治理,统治;3、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4、抵挡。御字组词:御本,御宾,御敌,御冬,御风,御服,御讳,御驾,御龙,御穷,御史,御沟,御侮,御苑,御用,御天,御宇,御厨,御辇,御制,御者,御寒,御手,御路,御福,御营,御幸,御柳,御前,御戎,御云,御舞,御札,御人,御府,御玺,御笔,御赐,御
波及的拼音波及释义:(动)牵涉到;影响到:经济危机~世界。波及,汉语词汇。拼音:bōjí波浪所及。后指牵连、影响或扩散到。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举例解释:1、扩散到;传播到。《国语·晋语四》:“其波及晋国者,君之馀之,又何以报。”《魏书·天象志三》:“其馀灾波及晋魏,仍其兵革之祸。”清李
2023-08-25 14:09:50
2023-09-10 09:28:30
2023-08-23 03:58:02
2023-09-09 12:17:36
2023-08-24 05:06:58
2023-08-15 15: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