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5 08:23:21 | 找车网
“1TB存储的红米只卖2599元!”
在3月28日的春季发布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用真诚的态度,以及低到离谱的价格公布了红米Note 12 Turbo的售价。
场下的观众好像是习惯这种发布会,脸上并没有露出太激动的表情,只当做是看了一场传统节日。相比于性价比极高、销量飘红的红米新款手机,看客们更期待的、更关注的是
小米汽车
。
神秘面纱被揭开?
距离雷军宣布亲自下场造车,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之久,小米汽车现在的进度怎么样了,是否能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并且跑起来?
近日,有个数码博主在某平台上曝光了关于相关配置和售价信息,还有一组疑似新车的实拍路透图,图中的新车没有伪装覆盖,但是和之前曝光过的渲染图不大相同。
不过,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发了该条信息,并辟谣称:如果据说是真的,我就吃了它。所以说,什么据说、传说、听说、我有个朋友、我有个亲戚……都是靠不住的。
而网友们也发现了不对劲,仔细查看并确认之后,发现实拍中的新车其实是
大运
集团旗下还未量产的
远航Y6
,并不是小米之前路测的新车。
但是大家不用失望,此前就有网友曝光过小米冬季路测的照片,说明小米汽车的推进速度还不错。再加上雷军还表示过,小米造车进展超过预期,目前已经完成了冬季测试,以及明年上半年量产,并将争取在15年至20年进入世界前五。
俗话说得好“好饭不怕晚,出名不用喊”。面对出车时间是否太晚的质疑,雷军认为,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间都不晚。
沉没成本不断增加
但如今的新能源市场瞬息万变,很多新势力前辈入局之前都是那么地意气风发,但是入局之后却寸步难行,最终只能遗憾退场。雷军如今能保持乐观态度,是因为手头上资源充足,如果小米手机在数码市场上受挫,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
在3月24日,小米公布了2022年年报,从数据上看,其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智能手机和IoT两项主营业务表现都没有达到预期,尤其手机业务方面,出货量下滑得非常严重。
这么一看,这份小米财报几乎都是坏消息,没有一点是能鼓舞员工士气的。那么问题来了,小米如今亏损严重,会不会影响到小米汽车的进度呢?
答案是不会影响,小米集团方面表示:汽车业务进展顺利,维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的目标不变。与此前雷军的说法一致。
尽管未来市场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也有许多事情是小米无法掌控的,但是加大筹码投入汽车业务是没有错的,有着确保按时量产的决心。
根据2022年的财报显示,小米集团在汽车业务上的研发就投入了31亿元,再加上2021年在自动驾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入,例如芯片、传感器等方面的投入共计20亿元,这么计算下来,小米集团这两年在造车方面的投入超过了50亿元。
对比去年“蔚小理”108.4亿元、52.1亿元、67.8亿元的研发投入,作为新手玩家的小米(31亿元),其投入研发的资金并不算少,并且投入的资金还在持续增加。
除了投入科研之外,小米在招募人才方面的投入也很大,小米汽车刚成立的时候,其团队只有17人,到了2022就达到了2300人。
同时小米招聘官网目前正在
北京
、
上海
两地大量招聘汽车业务员工,职能包括研发、市场等方面,岗位数量超过400个,后期等到小米的制造厂完成,参与造车的人数将达到一个恐怖的数字,其投入将翻几番。
当然了,目前小米投入的资金都有回报的,虽然现在不明显,却为以后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打造垂直整合
在去年11月份,小米汽车用一段视频展示了自家的自动驾驶技术,视频中一辆经过改装,并加装了小米自动驾驶测试的车辆,顺利完成了无保护左转、自动掉头、多车道路口左转、环岛绕行、自动泊车等共计30个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从视频来看,小米所展示出来的自动驾驶成绩已经能达到了L2++级,虽然对于竞争对手来讲,做到这个程度的自动驾驶级别的难度不大,但对于小米这家数码企业来讲,在技术上提升了一个层次,如果后续能应用在首款车型上,那么在市场上将增加竞争力。
上文提到,雷军亲自参加了小米汽车的冬测,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米汽车在动力电池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此前,小米集团投资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和赣锋锂业,尽管这三家电池厂商并不算是行业龙头,但胜在它们的电池性价比高,同时小米在投资之后,不仅可以降低整车的成本,还能从中学习到制造电池的技术,将电池这条命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避免了为“宁王”打工。
另外,小米集团还跟芯片独角兽黑芝麻智能、芯片设计公司慷智集成、锂离子电池材料商法恩赉特、禾赛科技等企业有着深度合作。
再加上中创新航等电池厂家,小米集团已经涉及了自动驾驶芯片、动力电池、原材料等各个领域,除了制造厂之外,小米汽车的整车生态链几乎完成了,相当于形成了垂直整合模式,也就是有了自己的配套产品链。
上一家拥有垂直整合模式的汽车品牌,已经在市场上赚的盆满钵满了,它就是
比亚迪
;而小米汽车就是想通过垂直整合模式,减少整车的成本,缩短亏损周期,将自身的压力降低。
解决了供应链和技术问题,之后就渠道问题了,对于小米来讲,渠道的建设是最省心的,有了华为的智选做前车之鉴,遍布全国的小米之家就是小米汽车以后最强的武器。
此前卢伟冰表示过,小米的目标是在2024年年底前开出4万家小米之家,并加开更多大店以便承载汽车销售服务。对比友商华为给问界提供试驾服务的600家门店,以及被吉利收购的魅族,也就不过建设一千家汽车体验店的目标,这足以看出小米汽车的野心。
小米稳了吗?
拥有了配套生产链、全国各地的渠道,小米汽车就稳了吗?
当然没有,小米汽车并没有像百度那样选择与车企,而是选择建设工厂。虽然小米汽车的一期工厂即将在今年6月份竣工,并且能顺利进行量产,但是目前小米汽车还没有搞定造车资质。
强如“蔚小理”都需要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才能拥有造车资质,而上一家出道就自己建厂制造的威马已经接近倒闭,这种全资模式造车,无疑成了小米汽车的负向拖拽,让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风险,但如果成功,收益却比风险大,这就是雷军造车的魄力所在,敢于冒险。
其次是价格问题,众所周知小米手机主打性价比,粉丝群体的消费水平并不高,小米汽车的定价过高,那就无法得到这些粉丝的支持,很难复制小米手机的辉煌。
另外,市场的竞争很残酷,使得汽车品牌更新产品的速度变得“内卷”起来,如果小米汽车的第一款汽车的配置按照前两年的标准来安装的话,那么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下降。
编辑总结
回想几年前,造车新势力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投资者无比大方,然后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有了前车之鉴,投资者面对跨界造车变得小心谨慎,并且“吝啬”起来。
对于小米汽车来讲,这不是最好的造车时代,但却能让小米汽车生存下来的时代,有了诸多前辈的造车经验,小米汽车能从中借鉴,可以少走了很多弯路,例如怎么解决造车带来的盈利失衡、售后和维修冗余等问题,这样子发展起来能顺利很多。
对于小米集团而言,手机业务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今年能否成为业绩转折点还不好说,毕竟如今手机市场的大环境很难好转,如果小米汽车能如约而至,并且能兑现雷军传递给内部的积极信息,那么小米汽车将成为一束光,照亮小米集团前路的黑暗,让投资者和员工重拾信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V智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视频正在加载中...
“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将亲自带队,相信总有一天
小米汽车
会成功。我愿赌上人生所有声誉,干年轻人第一款智能汽车。”
这是2021年3月,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时的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讲。雷军认为,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10年最宽广的发展赛道。
如今,距离雷军下场造车已经2年4个月,来自供应链端的最新消息显示,“小米第一款车型已报价完毕”,这也意味着,小米汽车距离量产已经越来越近了。
▍
小米要切哪块儿蛋糕?
提到小米造车,许多网友首先想到的是“造什么车?”“造什么价位的车?”
关于这个问题,雷军在2021年的一次直播前做过投票,其中一项是:“你希望小米第一辆车大约是多少钱”。当时,选择10万元以内的用户占比达38.8%,选择10-15万元的用户占比27.6%,选择15-20万元的占比15.1%,选择20-30万元的占比11.6%;选择30万元以上的占比7.5%。
从当时的投票结果来看,选择10万元以内的用户群体是最大的,不过雷军最终将小米首款车的价格定在了10-30万元。
前不久,小米旗下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还“曝光”了小米汽车首款纯电轿车的配置及售价,即新车将推出标准版、pro版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14.99万元及17.99万元。
很快,小米公关负责人王化在其个人微博回应称,“上述信息是2022年5月有自媒体报道的猜想信息,小爱同学抓取了该信息。前几天有人提问,小爱就直接调取了该信息。” 显然,王化的意思是此番有关小米汽车的售价及配置信息不实。
此前有人猜测,依照小米在手机行业的惯常做法,其正式定价有可能是“比20万少一元”的199999元,或者是“比10万少一元”的99999元。
不过有产业链人士根据相关信息判断,小米的首款车大概率会配备禾赛科技的Pandar128激光雷达——以1颗禾赛混合固态雷达AT128为主雷达,以数颗禾赛全固态雷达作为补盲雷达,配合小米自研的智能技术,以辅助驾驶作为销售亮点。
而如果根据这些核心系统及其配套设备来推算的话,小米首款车的高配版售价或将超过30万元。如果这一消息属实,我们大胆猜测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售价区间,或将横跨23-32万元区间。
定价高吗?如果是面向“年轻人的第一款车”,确实高。但这对小米汽车来说则是一种积极的商业策略。
举个小米自身的例子,现阶段的小米手机,成也性价比、累也性价比。小米手机是靠着性价比起家的,粉丝非常看重性价比,可是这也造就了小米手机在冲击高端市场时,频繁被性价比所累。
说的直白一点,网友认为你只值这个价,你要是卖得贵了,首先在价格上就决定不买,这种固有印象对于一个品牌而言,显然是把双刃剑。
在雷军看来,小米汽车
首战即决战
,手机领域的教训,促使小米汽车的首款车不太可能过多追求性价比,一旦如此,就又会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一个高性价比的第一印象,日后冲击高端市场就非常难了。
▍
离上市还有多远?
小米造车究竟晚不晚?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
“小米造车进展一切顺利,已进入研发加速阶段,今夏、今冬会进行夏测和冬测,小米汽车将按原计划在明年上半年上市。”2023年5月的小米一季度业绩报告会上,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对外如此表示。
小米汽车量产时间表在供应端方面也得到了佐证。
近日,有投资者问及长春
一汽富维
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与小米汽车合作情况如何”,后者回复称,“公司正积极与小米汽车进行业务沟通,多家分子公司已经进入小米汽车的采购组当中。当前,小米第一款车型报价完毕。”
消息显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已经制定了详细规划,包括高低两个配置。
低配车型将采用400V电压平台,搭载
比亚迪
生产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高配车型采用800V电压平台,并搭载宁德时代最新推出的三元麒麟电池。这种设计方案旨在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车辆性能和电池技术的需求。
据了解,小米汽车的研发团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并将研发重点放在了自动驾驶技术、电池技术、智能互联以及车辆安全等方面,目的是打造出安全、可靠且领先的智能汽车。
知识产权信息显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已申请了超700项汽车相关专利,360余项专利已获授权,专利内容涉及车辆自动驾驶、车辆预警、雷达、车辆控制等。
据雷军介绍,小米2022年在汽车等新业务方面的投入超过30亿元,汽车研发团队超过2300人,小米汽车的目标是争取在15-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
眼下,不管是营销还是供应链体系建设,以小米汽车的体量,都不会存在太大问题。但重点在于,小米汽车如何打好第一枪,讲好小米造车故事,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
迫在眉睫的“造车资质”
如果说小米汽车已经万事俱备,但关键的
东风
——“资质”还未解决。
一家企业若要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既需要符合国家发改委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同时还需要满足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车准入规定》,即须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大小“双资质”。
对于新造车企业来说,获得造车资质有“借壳、买壳、造壳”三种方式。
“借壳”就是代工模式,
蔚来
与
江淮
、早期的
小鹏
和
海马
的合作就是这种模式;“买壳”则是企业直接购买生产资质,例如
理想汽车
耗资6.5亿元买了重庆
力帆汽车
的资质。此外,企业自己申请资质,即“造壳”难度最大,所以并非造车新势力的首选。
那小米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买壳买谁的?如果代工又要找谁呢?按道理来说,这些小米应该也就有解决方案了,只是还没有对外公布而已。
我们再看看小米集团,随着消费电子市场表现疲软,相比于小米汽车的烧钱速度,小米集团赚钱的难度高了许多。
据小米集团发布的业绩公告显示,2022年,小米实现总收入人民币2800.44亿元,同比下降14.7%;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85.18亿元,同比下降61.4%,净利润创五年新低。
不过2023年第一季度,小米业绩向好,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3%,达到32亿元。而2023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的预计投入将达到75-80亿元。这样看的话,虽然利润是增长了一些,但却并不轻松。
不管怎样,开弓没有回头箭,小米汽车只能继续往前冲。
写在最后:
雷军曾经说过: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小米手机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踩到了风口上。那么造车这件事,小米有没有踩对呢?
可以想见的是,小米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积累的丰富技术和资源,以及成熟的生态,将为小米汽车带来很多想象。
那么,小米汽车,你觉得靠谱吗?卖多少钱你才会考虑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图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跨界玩家造车在近些年来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众多跨界造车的企业中,受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小米。自从雷军在2021年宣布赌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
小米汽车
而战,每当小米汽车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网上引起热议。
近日,继传言接近获得新能源汽车最后一张造车资质后,小米汽车新车内外谍照也陆续曝光,再次在网上引起了众多讨论。
为何都在关注小米造车?
相比阿里、百度、魅族、华为等科技巨头进军汽车市场,小米造车为何能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呢?这其实跟小米在手机行业的口碑脱不了干系。
小米手机在大多数人心中,虽然在体验上不是最佳,
但在性价比上绝对是同价位手机中最高的一个。
即便是近年来小米手机也在冲击高端市场,单从参数上看,小米高端旗舰机也是所有手机品牌旗舰机中的良心之作。
当雷军宣布进入汽车市场后,
外界最期待的就是希望小米汽车能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打下来,毕竟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价格上都远高于燃油车,价格问题也正是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相信以性价比出圈的小米,在进入到汽车领域后仍能坚持在手机市场的初心。不过外界的期待也让小米汽车倍感压力,如果定价过高,小米就辜负了这份期待;如果定价又过低,小米自己肯定也是得不偿失。
其首款量产车上市之后该如何定价,也是考验雷军的一大难题。
外观及内饰设计曝光,小米汽车还有何期待?
在1月份的时候,网上就流传出了小米MS11的效果图,从效果图来看,基本与早些时候曝光的工程图造型一致,似乎已经坐实了小米首款车型的外观设计。
具体来看,该效果图为轿跑造型,前脸为封闭式设计,车顶配备有激光雷达,整体的外观设计偏运动。但也有网友提出了质疑,认为小米MS11在设计上撞脸了
保时捷
和
迈凯伦
;
也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小米汽车的设计怕不是手机设计部门参与的”,而小米手机在设计上就从未有过正面赞美。找车网
除外观设计外,近日小米汽车的内饰设计也得到了首次曝光,虽然无法确认是否为最终量产版本,但采用传统的屏幕布局已经没有太大悬念,并不会像当下大多数新势力品牌那样,过度地追求所谓的科技感,恨不得将屏幕铺满整个前排。
另外,小米汽车的车机系统也将由小米自己提供,搭载MIUI Car车机系统后能有怎样的体验,确实值得期待一下。可以肯定的是,在智能科技配置上,小米汽车不会让人失望,毕竟小米本就是做智能手机起家,玩生态就是它的优势,
未来或许也会在汽车上实现小米智能家居的调控。
最后就是智能驾驶,去年8月,在“雷布斯”公布的8分钟自动驾驶技术路面测试的实拍视频中,小米充分展示自己自动驾驶技术算法及全场景覆盖的能力,但量产后究竟能达到怎样的自动驾驶水平,也只能期待一下。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结合现有的信息来看,关于小米汽车的设计,已经不用再期待,几乎和手机一个水平,同时,小米汽车的动力系统也不用太过期待,纯电动汽车之间的比拼也并非性能,而是续航。车轱辘认为,现在关于小米汽车的期待主要还剩MIUI Car车机系统、量产智能驾驶水平以及价格三个方面,其中价格是决定小米汽车能否一炮而红的关键。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轱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10-14 19:34:59
2023-11-09 21:28:08
2023-09-11 05:01:57
2023-10-12 16:48:10
2023-10-30 18:21:04
2023-10-21 02: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