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9 16:46:46 | 找车网
作为新能源车企先行者之一,
特斯拉
从来都不缺少话题,可见的是,在新能源技术上它确实有很多建树,如自研的FSD芯片、电池管理系统、V3超级充电桩、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等,不仅推动了自身发展,也给很多新能源车企给予了技术灵感和启发。最近,特斯拉又公布了秘密宏图第三篇章,目标是“地球如何走向完全可持续能源之路”。
地球以后要怎么走?这个话题对大多数人而言太科幻,而从特斯拉自身角度来看,则有一些数据支撑,如投入10万亿美元的制造资本,实现240TWh储能、30TW绿色发电、用不到0.2%的土地面积,实现10%的世界经济。
10万亿美金已经超过了我对金钱的究极认知,不过我知道特斯拉下一代汽车,将会实现操作员密度提高44%,组装成本降低50%,时空效率提高了30%,超级充电硬件和安装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0%至70%。在这个基础上,马斯克计划到2030年建立有10~12个特斯拉超级工厂,每年生产2000万辆新车。
早在2006年马斯克还公布了特斯拉的四个计划:造一辆跑车;用这笔钱开发一款人们买得起的轿车;再用这笔钱开发一款更便宜的轿车;在进行上述三步的同时,提供可持续能源。从特斯拉
Model 3
来看,虽然这个计划还没有完全实现,可不断下调的价格已经透露出,特斯拉的这四个计划正在不断落地,如果下一代生产成本降低50%,那么距离这个目标就能更近一步。
如果你了解汽车行业的历史,就会
发现
特斯拉的目标和执行,和当年
福特
、
大众
几乎完全一样:福特发明流水线不断降低汽车制造成本,大众要制造一台人人能买得起的车,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福特和大众几乎统治了全球低端民用汽车市场。
在汽车诞生之初,几乎所有车企都在研发专属于有钱人的汽车,
奔驰
、
斯柯达
(你没有看错)、
劳斯莱斯
、
宾利
以及太多消逝的汽车品牌都是如此,而抢占了低端市场的大众、福特、
丰田
、
本田
、
现代
等汽车集团,最终成为汽车行业霸主,用咱们的老话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现在特斯拉所做的,就是通过降低成本,从高端车型向低端车型渗透,从而在主流消费者市场占据先机。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反观现在国产新能源车企,20万级上新能源车型的数量,已经远超过10万级的新能源汽车,没有完整的研发、制造技术体系为支持,就急于打造高端品牌成了大多数新能源车企的共识,我认为这是有问题的。
就国人实际消费能力来看,能购买20万元以上汽车的数量已经少之又少,能购买30万元以上汽车的实数凤毛麟角。举个例子,在年销2000多万辆汽车的大市场,
宝马3系
、
奥迪A4L
、
奔驰C级
销量占比不足2.5%,就足以说明国内汽车消费现状,停止对高端品牌的痴迷,着重于20万级下主流市场的投入,我觉得才是自主新能源车企该走的路。找车网
新能源时代带给国产车企最大的机会,是没有燃油车时代那么沉重的技术壁垒,可以从举步维艰转变为大步前行,如果只盯着眼前的市场机会,大肆输出价格高昂的“拼凑车”,放弃夯实自身的基础技术,没有完整、成熟的技术体系,未来或许又要步入燃油车的后尘。
这绝非危言耸听,因为现在很多表面风光的国产新能源车企,确实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自己的工厂,绝大多数软硬件都来自海外供应商,深思下去,这就是用自己的市场,又一次帮助海外汽车供应商培养技术,长此以往,一块齿轮都要交专利费的场景或将再次上演。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辣哥说车官号,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易车原创
今天的话题要从
特斯拉
10月24日的降价开启,
Model 3
降价1.4-1.8万,补贴后售价26.59万起;
Model Y
降价2-3.7万,补贴后售价28.89万起。
即便如此,
Model Y
和
Model 3
的起价仍超26万元,且国内这两款车系已经是全球“最低”,但与
特斯拉
CEO马斯克在2020年电池日提出的,大约三年后制造2.5万美元电动车,让更多人买得起的美好设想,还有极大差距。
好在,马斯克近期又开始频繁提到新一代平台电动车,再加上
Model Y
和
Model 3
需求放缓的现实情况。不禁令人猜想,或许当年的2.5万美元电动车计划会开始加速。
2022年11月:特斯拉考虑生产更便宜电动车
让我们先按时间线由近到远的顺序,回顾一下马斯克针对可负担电动车发表的言论。
在几天前的印尼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上,马斯克表示,我们确实认为制造更便宜电动车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我们需要为这件事做点什么。同时,马斯克还表示了
特斯拉
愿意为更多发展中国家,生产更便宜电动车的想法。
2022年10月:新一代平台成本比Model Y和Model 3降低50%
在
特斯拉
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针对新一代平台电动车发布了重磅信息,首先是新一代平台生产的电动车尺寸将会更小,其次是成本大约是
Model Y
和
Model 3
的50%。结合这两点来看,其实就是当年提到的2.5万美元电动车。
同时,马斯克还表示,我认为它的产量会超越(
特斯拉
)其它汽车的总和。虽然关于新车的发布时间,还没有准确消息,但是也提到了将会是“开发团队的主要关注点”。此番言论表明,在
特斯拉
内部,新一代平台的开发或许一直在进行中。
2020年9月:特斯拉电池日提出将推出2.5万美元新车
在2020年
特斯拉
电池日上,马斯克首次提出了2.5万美元电动车计划,并表示大约三年后推出,也就是2023年,按照当时汇率计算,新车售价约17万人民币。即便按照近期汇率计算,也就小幅上涨至约17.82万人民币。
可以看到,如果2.5万美元电动车可以顺利量产,将会进入
比亚迪
秦PLUS、
本田
思域
、
大众
速腾
等主流紧凑型车的价格区间,以
特斯拉
的品牌影响力,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指数级增长的销量,可能并非难事。
根据易车App的销量数据能知道,在近一年的国内市场中,仅
比亚迪
秦PLUS新能源
的销量就超过31.2万辆,
大众
速腾
超过22.23万辆,仅计算国内市场紧凑型车销量前六名总和,就能轻松超越183万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充满期待的巨大市场。
有望2023-2024年间亮相
虽然在2020年
特斯拉
电池日上,马斯克表示新车大约会在2023年亮相,但是结合目前
特斯拉
计划在年内交付
Semi
纯电卡车,并于2023年底开始大规模生产
Cybertruck
纯电皮卡的计划来看,
特斯拉
可能还需要忙过这一段时间。
之后,新车最快或许会在2023年内亮相。晚些的话,2024年也是比较可能的时间段。
大概率上海超级工厂国产
综合此前曝光的消息来看,新一代平台更便宜电动车,应该会首先在
上海
超级工厂国产。其实早在2020年第四季度一份被曝光的环评报告中,这款神秘的新车就被贴上了“未来产品”的标签,并表示将会直接在中国生产。
当时,专业人士和媒体都在推测,新车或许会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道路测试,并有可能在同年的2021广州车展首发。
不过现实情况是,2022年都快结束了,外界也没看到新车的身影,这其中与
Model Y
和
Model 3
销售火爆有关,直接导致
特斯拉
并不急于推出更便宜新车。
国产起价或在15-18万间
如果按照马斯克提出的新一代平台电动车成本降低50%来计算,当前
Model 3
售价26.59-34.99万,降低50%大约是13.3-17.5万;
Model Y
售价28.89-39.79万,降低50%大约是14.45-19.9万。
再叠加上未来两年可能上涨的物料成本,新品主力车型售价或在15-18万间,虽然基本与2.5万美元(当前汇率约17.8万人民币)相当,但是考虑到中国高效的供应链和生产成本,以及巨大的竞争压力,国内售价比全球市场更低,很有可能。
可能同时推出轿车及SUV产品
今年的降价潮有多猛,可能早就超出大家的想象。就以
特斯拉
来说,先是年初率先下调售价,打响新能源降价潮的第一枪,之后一段时间价格也是频繁调整,进入到8月份,更是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开启了两次大降价,而此前特斯拉自己刚刚签订的不讲价承诺书显然成了一纸空文,因此一时间成为国内话题热度最高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今年以来都有哪些调价?
特斯拉“忽上忽下”的价格调整,似乎由来已久,只是今年尤为频繁。
新年伊始,特斯拉发布,1月1日至2月28日完成交付的
Model 3
和
Model Y
新车订单,既可以获得6000元的交付激励方案,还可以获得4000元的保险补贴。紧接着1月6日,特斯拉就宣布国产特斯拉全系降价,入手门槛已低至22.99万元,最高降幅近5万。特斯拉用一波力度空前的降价,给国内消费者带来“新年礼物”,同时也狠狠地搅动了中国汽车圈,降价狂潮的大幕自此拉开。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特斯拉似乎稍有“收敛”,主要在2月份针对不同车型进行了小幅涨价,涨幅基本在2000元左右。6月份还曾针对特斯拉Model 3后轮驱动车型推出过8000元保险补贴的政策。就在消费者觉得特斯拉可能要消停一段时间的时候,特斯拉就已经开始酝酿下半年的“大招”了。
7月1日,特斯拉宣布,中国大陆用户购买全新
Model S
/X两款车型现车,即可享受3.5万至4.5万元不等的优惠福利。其中,Model S现车77.39万元起售;
Model X
现车86.39万元起售。7月7日又宣布,升级Model 3/Y引荐奖励,成功引荐好友下订并提车,购车人可赢得3500元引荐奖励、90天EAP免费试用权。另外,引荐人可享有7000积分奖励,可兑换超充额度、儿童学步车等众多好礼。
这还不止,8月份更是继续“开大”。8月14日,特斯拉针对Model 3后轮驱动版现车,推出了8000元的限时保险补贴政策。针对Model Y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车型售价,直接下调1.4万元。两天之后,特斯拉官网再次下调了全新Model S/X的现车价格,推出了5.4万元-7万元不等的优惠。优惠后,全新Model S和X的售价也降至了历史以来的最低点。
频频降价的底牌是什么?
关于特斯拉的大范围大幅度降价,网络上也是流传各种说法,要么是说特斯拉卖不动了,马斯克光环散尽,要么是说特斯拉对国内车企大开杀戒,他们难以招架,还有说是大范围车主维权而最终“讨而无法”。。。。。。不过这些似乎并不为马斯克所动,比如马斯克就曾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回应表示:“当特斯拉价格下跌时,已经购买的人想要更低的价格,但是如果价格上涨,已经购买的人也不给特斯拉补差价,就这样吧。”看似有些傲慢,但其实这来自特斯拉本身的底气。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一组数据,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特斯拉全球共计交付产品超131万辆,同比增长40%,超越第二名
比亚迪
的91万辆纯电动车销量,稳坐行业第一。 7月3日,特斯拉官方发布其二季度生产及交付报告,该季度特斯拉全球生产了近48万辆电动车,交付超过46.6万辆电动车。这一成绩特斯拉继续打破单季度交付记录,向着全年50%交付增长的目标迈进一大步。可见,特斯拉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依然是稳稳把持住了头部位置,至少目前来看,“卖不动”的说法很难成立。
还有一点不可否认,十年补贴大潮褪去后,特斯拉几乎是唯一一家在中国,也是全球强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对比部分中国车企的毛利率,特斯拉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一个惊人的事实是,虽然比亚迪2022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但一辆特斯拉的毛利(约12.26万元)抵得上四辆半比亚迪(2.75万元),而看似光鲜的“蔚小理”更是仍在亏损路上,因此,在利润空间这部分,特斯拉要远高于比亚迪和一众新势力车企。
还有,与大多数车企不同,特斯拉走的是一种“重研发轻营销”的路线,每年的广告营销费用几乎都为零,但研发费用却占了很大一部分,以今年二季度财报数据为例,特斯拉二季度全球总收入约249亿美元,同比增长47%,净利润约27亿美元,而研发费用达到9.43亿美元(约合68.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这种“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做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获得了进一步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就比如随着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单车的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包括原材料采购、制造过程的优化以及工厂运营的效率提升,从而使降价成为可能。因此,这也使得特斯拉对于成本的控制做到“遥遥领先”的水平。
“重研发”的另一大回报,自然是带来更为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产品力,目前,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基于特斯拉第一代汽车平台开发,Model 3和Model Y是基于第二代汽车平台开发,而在今年3月1日的投资者日上,特斯拉发布了第三代汽车平台,将更为专注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汽车产量。据悉,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下一代产品平台成本预计只有Model 3和Model Y平台的一半,销量将是特斯拉在售车型的总和。
未来或将进一步下调价格
其实自去年年底以来,特斯拉在美国、中国和其他市场多次大幅降价,并增加了折扣和其他激励措施,试图抵御竞争和经济不确定性。马斯克曾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我认为,我们正处于动荡时期。此外,我认为牺牲利润率来生产更多汽车是有道理的。”换句话说,从大环境来看,宏观经济状况的持续不稳定,直接导致特斯拉不得不采取继续降价策略,尽管他对竞争对手的全面价格战挤压了该公司自己的利润。
基于颇有成效的成本利润控制,特斯拉也有更大的底气直面降价。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在过去五年中,成功将电动汽车的价格降低了一半,同时营业利润率从-15%提高到15%以上,而凭借即将推出的下一代汽车平台技术,未来五年,特斯拉的价格可能会继续减半。换句话说,特斯拉不仅不会停止降价,而且还会加大降价力度。
小结:
特斯拉的频繁降价,看似有些疯狂,但其实绝对不是简单的“以价换量”,背后的销量、利润以及控制成本的能力,都是不能忽略的。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或将持续发酵,竞争也将日益激烈。对于国内自主品牌和新势力车企而言,在保有现有优势的同时,也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内外兼修,必将大有可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世界周刊,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9-13 19:16:16
2023-08-25 14:09:50
2023-11-20 16:34:52
2023-08-19 12:48:04
2023-08-24 05:06:58
2023-10-03 19: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