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测 > 正文

吉利智能驾驶新专利公布,可预测安全行驶区域,此功能的安全性如何?

2024-01-18 23:13:58 | 找车网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吉利智能驾驶新专利公布,可预测安全行驶区域,此功能的安全性如何?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吉利智能驾驶新专利公布,可预测安全行驶区域,此功能的安全性如何?

吉利智能驾驶新专利公布,可预测安全行驶区域,此功能的安全性如何?

吉利智能驾驶新专利公布,可预测安全行驶区域,此功能的安全性是很高的。会帮助司机在较为安全的状态之下实现左右变道的需求。吉利的新专利公布,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使用这项技术在快要发生车祸的时候,可以进行自动避让。这种技术对于新手司机来说特别友好,有些司机在开车的时候容易紧张或者是容易走神,很容易就会发生危险。

有了这个技术,就不用担心在开车的时候会发生交通事故,这是广大司机的福音。在这个社会上,车是非常多的,在大街小巷当中到处所见。随着社会上车辆越来越多,车辆在行驶时发生的交通事故,问题也日益严峻。如果司机在开车的时候,疲劳驾驶或者是超速行驶都很危险,会造成严重交通事故。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仅钱财面对损失有可能还会丢掉性命。

吉利汽车推出这项新技术,有着较深的意义,司机们再也不用担心会出现紧急事件。车辆可以自动避让障碍物,那么就可以避免发生碰撞。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以后还会实行无人驾驶,这样就可以解放双手。大家只需要坐在车上输入目的地之后,车辆就会将自己送达,这也满足现在年轻人的需求。

如果这项技术成熟的话,那么就会给大家的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在这个世界上车祸也会越来越少。生命是很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要对自己生命负责,要珍惜生命。大家在开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也不要超速行驶,不要疲劳驾驶。如果在开车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困觉得很累,那么可以将车开到服务区去休息一会儿,等精神好了之后在开车。

吉利智能驾驶新专利公布,可预测安全行驶区域,此功能的安全性如何?

屡战屡败,淦家阅为什么做不好吉利新能源?

2月23日晚,吉利品牌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

吉利银河

”正式发布,现场除了常规化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展示之外,更是让吉利的一众高官“站台唱戏”,做得声势浩大。而主导此次“吉利银河”发布的

吉利汽车

集团CEO淦家阅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

极氪

突围以后,整个大吉利要全面向新,而银河的到来意味着吉利开始全面向新,要快速向新能源转化。银河的‘新’,包含全新的造型设计,全新的产品技术,全新的渠道,全新的服务,我们接下来的新能源产品,也是要围绕这四个全新来推进。”

但是整场发布会下来,我们不禁会产生一种疑问,当下的吉利旗下已经布局有极星、几何、极氪、睿蓝等众多的新能源品牌,那么此时再推出一个“银河”新能源品牌究竟意义何在?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线来看,对吉利新能源发展之路的总结就是“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软绵绵”。

“蓝色吉利行动”沦为业内笑柄

2015年,吉利汽车就决定大举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并雄心勃勃的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五年期计划。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要达到吉利整体销量的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35%。当时,大家都深信吉利汽车的转型决心,也期待品牌通过5年的时间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翘楚。

在大家的翘首期待中,然后呢?可以说就没有然后。5年时光转瞬即逝,在“蓝色吉利行动”的最后一年,吉利公布了2019年的销量数据,全年销售汽车超过136万辆,但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1.3万辆,占总销量不足10%,说好的销量达到90%以上成为一句空谈。

事实上,吉利在发布“蓝色吉利行动”之后的两年里,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并无任何建树。要知道2016-2017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迎来爆发式增长,当时市场上的小型和微型电动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就是在这大好形势下,吉利却只发布了

帝豪EV

300与

帝豪PHEV

两款产品,主打目标错误的瞄准了主流家轿市场,最终结果就是被

比亚迪

和北汽远远抛在身后。随着前期关键的市场争夺失利,吉利离自己设定的销量目标越来越远,“蓝色吉利行动”宣告彻底失败,而此前的壮志雄心不仅没能化为动力,反而成为了业内的笑柄。

几何汽车再次败走麦城

在谈到“蓝色吉利”战略时,李书福曾在内部谈话中表示,失败不是战略问题,而是历史时机没有成熟。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120万辆,行业发展一片向好,李书福口中的良好时机俨然到来。2019年4月11日,吉利全面摆脱了“蓝色吉利计划”失利的阴影,再次踌躇满志,风光无限的在新加坡正式发布吉利高端新能源品牌“几何”,并且底气十足地喊出了“致力于成为全球用户纯电出行的首选品牌”的口号。

结果是品牌调性被拉得很高,但“口号响,行动弱”的老毛病依旧没有治好。整个2019年几何品牌只有

几何A

一款车型在撑门面,到了2020也只多了一款

几何C

来助阵。车型少,车价贵,体系转型匆忙,让几何车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缺少声量,产品的整体竞争力也不如同级对手。

根据乘联会之前公布的数据来看,截止2020年11月,

几何汽车

的累计销量只有区区的8911辆。这样的表现不仅与其它竞争对手差距巨大,就算和2019年品牌同期的11592辆相比,也是大跌了26.8%,同2020年新能源汽车总量上涨的势头完全背道而驰。

几何汽车再次重蹈覆辙,究其原因其实显而易见,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造车技术方面基本没有拿得出手的“家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品牌带来的车型就是通过简单的“油改电”,相比竞争对手开发的新能源专属平台毫无竞争优势可言。市场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国内汽车市场经历多年的发展,消费者早已不是“吴下阿蒙”,选择产品他们会用脚来投票,并不是说口号喊的有多响、造势的声音有多大,消费者就会傻傻地跟着,时代变了!

吉利银河又一个“狼来了“的故事

吉利不管是宣布未来发展规划,还是新能源新品牌的推出,高调叫嚣“永不出戏”,豪言壮语“荡气回肠”,听的人热血澎湃,看到的结果却内心拔凉。这就不免让人想到小时候耳熟能详的“狼来了”的故事,一次次给到希望,却又一次次铩羽而归,让人心生倦怠。

此次“吉利银河”的阵仗更大,除了吉利高管们一起“搭台唱戏”,朋友圈也是各种刷屏,引发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是,相信经过前面几波的折腾,这次大家在心底应合的力气恐怕都没有了。银河品牌的“上线”给人一种“仓促上马”的强烈感觉,从之前的宣传推广看,吉利首次放出“要推中高端新能源系列”的消息到正式发布,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这种“高效”不免让人心惊胆战。

按着时间线走,吉利官方首先在春节期间宣布会推出中高端的新能源系列。两周后,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内部年度经营工作大会上宣布,吉利品牌将于2月23日在杭州亚运会主场馆正式发布“吉利品牌新能源战略”。活动当天,吉利宣布要在2年内向市场投放7款新车,包含纯电和电混两种动力。

纵观整场发布会,总结下来就是一个仓促上马的新品牌带来一台“似曾相识”的新车型和一台有着抄袭嫌疑的原型车。当大家看到

银河L7

的那刻,心中残留的期许被无情地戳破了,这是什么?熟悉吉利车型的小伙伴一看就知道,这台银河L7不就是

博越L

插电混动版嘛!除了格栅做成封闭式,大灯采用分体式之外,完全一模一样,也难怪有人吐槽银河L7就是“美妆版”的博越L。

现场吉利银河推出的原型车“银河之光”也好不到那去,初次亮相的时刻有那么一丝惊艳,不过仔细端详之后感觉不对啊!这造型和

长安深蓝SL03

实在是太像了,毫不夸张的说遮住车标,单从车头来看让人傻傻分不清。同时,吉利银河原型车与

长安

VISION-V概念车在尾灯,车头的设计方面也有一些类似。对此,长安汽车目前已经给吉利发律师函,内容指出吉利银河发布会上“银河之光”概念车与长安之前的概念车和量产车非常相似。长安汽车认为,吉利涉嫌侵权,并要求停止侵权行为。

面对长安汽车发出的律师函,吉利汽车集团官方也做出了及时回应。吉利表示,吉利银河之光为吉利原创设计,完全不存在抄袭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孰是孰非相信吉利最清楚状况。而我们看到品牌发布会上的两款车型,银河L7是博越L的“同体”,“银河之光”又身缠抄袭的嫌疑,由此可见银河新品牌的落地是多么的匆忙。只能说面对持续向前的电动化浪潮,和全面崛起的新能源车企,昔日的绝对龙头这次可是真的急了。

淦家阅难以助力吉利新能源之路

我们知道吉利在新能源赛道上始终举步维艰,淦家阅在出任吉利汽车集团CEO之后自然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希望在如此重要的职位上为集团做出成绩,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表现。从他的履历来看,淦家阅在2003年加入吉利,到今年刚好20年,早先从仓库管理的基层位置做起,随后一路向上发展,担任过吉利汽车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成员、经营管理高级总监、集团财务部部长等职务。自2020年6月起,担任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负责集团的采购工作。2021年3月25日,淦家阅接替安聪慧,正式出任吉利汽车集团CEO一职。那么,作为李书福一手提拔上来的80后当家人,注重企业管理,但缺乏产品研发经验和市场推广经验的淦家阅面对时下波云诡谲的新能源市场能否带领企业走出荆棘,一路向前呢?综合来看基本不可能,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淦家阅为何难以助力吉利的新能源之路。

首先就是吉利汽车集团的自身原因,在上文中我们也讲到吉利迈开新能源的脚步其实挺早,但是2015年“吉利蓝色行动”的失败,已经让企业错失了发展新能源的最佳窗口期。早期吉利为了迅速抢占市场,可谓急功近利,甚至跳开技术研发这个关键步骤,过分依赖于“油改电 ”的新能源布局。所谓“油改电”模式就是在不改变车身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将发动机、油箱等传统动力装置全部拿掉,将其更换为电池、电机等部件。这样就可以让产品快速推向市场,创造先机。

可是当吉利沉浸在“油改电”带来的短暂欢愉中时,国内其他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埋头研发纯电平台。暂时的良好销量表现让吉利在随后几年的发展策略上出现了严重误判,企业不去潜心研发纯电技术,还是将大量精力倾注于没有

前途

的“油改电”,推出的几何A、枫叶等基于“油改电”模式的新能源车型,投放市场后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销量出现大幅下滑,最终失去“自主一哥”的地位。

所以从宏观层面上看,淦家阅接手吉利之后,也难以摆脱企业自身多年来的“顽疾”,没有出众的技术支撑和优秀的车型产品,发展吉利新能源就如同建造“空中楼阁”,无法经受市场的考验。

其次,吉利汽车的新能源转型速度大大落后于当下汽车行业的转型速度。面对汹涌而至的新能源浪潮,曾经的“自主一哥”吉利由于自己的短视行为,正在沦为新时代的后进生。当新能源车企都向着纯电化昂首阔步的时候,此时此刻的吉利还在为自己的混动车卖力吆喝,可见其在新能源赛道上落下的何止一个身位。

由此不难

发现找车网

,银河品牌的“上线”多少有种 “赶鸭子上架”的意味在里面,用一个月时间仓促上市,相信对于淦家阅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被逼无奈的感觉,最后依然还是回到了吉利之前失败的老路上。当下,吉利更需要的还是整合集团力量提升技术储备,这确实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不过一旦在行业中形成技术创新与突破,将会为后续投放市场的产品带来强大的竞争力。而吉利没有选择后者主要还是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压力,感觉留给它的时间不多了。

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上升,传统车企也在转型后迎来了销量上的增长,自主品牌中比亚迪、长安汽车、广汽

埃安

等不断有新车型推向市场;

特斯拉

通过降价手段,让主力车型价格下探至20万元左右的中端市场;造车新势力更是一股崛起的中坚力量,颠覆我们对新能源车的认知。在如今白热化的新能源市场上,没有太多技术储备的吉利基本看不到出路,所以银河品牌的到来可谓得不偿失。

第三,还是回到吉利多品牌战略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上。在集团层面,与吉利并列的十多个品牌各自发展,有限的资源被分散了,难以形成合力。现在又多了银河品牌,势必又要在品牌的技术研发、宣传推广、渠道搭建等方面做出投入,让有限的资金变得更加分散。从吉利的财务状况来看,2022年上半年,极氪造成7.6亿亏损,同期吉利汽车净利润为15.5亿元。而今年再大规模投入银河系列的产品,净利润将进一步受到侵蚀。反之,如果把对新品牌的支出部分投入到薄弱的技术研发环节,从长远来看会为吉利集团注入更强的助力,提升旗下车型的整体产品力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在品牌层面,吉利旗下不同品牌的同价位车型会拥挤在同一细分领域,造成相互间的拉扯和冲突。银河系列出来后,将主打15-30万元的价格区间,从这个价位区间来看,

领克

的位置就显得异常尴尬,目前领克旗下除了旗舰09之外,其他新能源车型均处于15-30万这一区间。同时,该区间内还分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AutoVide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吉利智能驾驶新专利公布,可预测安全行驶区域,此功能的安全性如何?

吉利这台卖更贵的车测试得分反而更低!星越L把钱花在哪了?

源自于沃尔沃CMA平台的星瑞,目前处于我们极智+ 燃油车榜的榜首位置,依靠着CMA平台的稳定基础,以及对于国产品牌对于中国消费者智能需求的了解,星瑞证明了电动化 智能化,燃油车依然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智能化体验。因此,我们这一次拿来了级别更高,智能化配置更高的星越L,我们期待它能否像星瑞一样,能在ICT-300测试中有更好的表现。

场地提供:深圳市未来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产业创新中心

评测内容目录

智能驾驶部分

吉利星越L在智能驾驶部分获得了68分,位列智能驾驶榜单的第32位。成绩并不算出色,甚至相比于之前星瑞的101得分要低不少,主要是封闭场地的测试中,星越L有不少的项目获分情况不理想。

传感器配置

吉利与很多传统车企一样,并没有公布智能驾驶的芯片供应商,以及相关的驾驶辅助的方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它与星瑞还是不太一样的。首先,星越L是支持打灯变道的功能,因此在硬件方面,配备了五个毫米波雷达,而星瑞则配备了一个毫米波雷达,因此看出,虽然两者同一平台,但传感器硬件还是有差异的。

升级能力

在厂家宣传当中,星越L具备了整车OTA能力,但截至测试时,还没有针对整车OTA版本的更新,虽然在11月19日的时候,发布了银河OS V1.2版本,但这一OTA是围绕座舱来进行的。

封闭场地综合测试

自适应巡航测试

测试条件:

测试车以80km/h开启自适应巡航功能,并且将跟车距离设为第二格。然后行驶过程中在前方会遭遇到靶车非紧急加塞,然后靶车再慢慢停车,停车后10秒后再次起步。

高速弯道保持

测试条件:

测试车以80km/h开启自适应巡航以及车道保持功能,然后车辆会通过一段弯道,以此来考验车辆在高速时的车道保持能力。

特殊地形:桩筒识别

测试条件:

测试车以30km/h的速度开启所有驾驶辅助功能通过,考察车辆遇到桩桶群时会不会有警示或避让动作。

行人场景识别与规避

上面三项是对车辆驾驶辅助功能的测试,而作为一辆智能 汽车 ,除了能帮驾驶员“开车”外,还得能帮驾驶员规避可能发生的交通意外。所以接下来我们会对星越L进行障碍避让测试,也就是会找一些假人和假车出来,看看星越L能不能及时制动避让。

固定假人识别与规避

测试条件:

将一个小孩假人固定放置在斑马线中部,测试车以50km/h的速度开启自适应巡航及所有的驾驶辅助功能通过,看看测试车能否在假人前及时停下。

移动假人识别与规避

测试条件:

一个成人假人会以5km/h的时速通过斑马线,然后测试车以40km/h的速度开启自适应巡航及所有的驾驶辅助功能通过,看看测试车能否在假人前及时停下。

移动假人鬼探头识别与规避

测试条件:

小孩假人以5km/h的速度横穿斑马线,测试车辆以40km/h开启巡航及所有驾驶辅助功能通过。与移动假人横穿测试不同的是,鬼探头会在斑马线前一侧加入固定的障碍车,这样会在测试车靠近斑马线时形成“鬼探头”的紧急情况。

星越L在三项行人识别的测试当中,都以失败告终,这样的结果确实让我们很意外,毕竟之前测试的星瑞都能避免假人碰撞,因此后续我们也会循几个可以的原因,做更多的对照试验,找出答案。

隧道固定障碍车识别与规避

测试条件:

在模拟隧道内放有一个固定靶车模型,测试车辆以50knm/h的速度开启巡航及所有驾驶辅助功能接近,看看最终测试车能否避让靶车。隧道固定靶车这个项目,其实是模拟在日常行驶中,进入隧道时,隧道内突然有停下来车辆的情况。这种情形下,驾驶员因为隧道内外有大的光线反差,很大概率不会及时发现隧道内停下来的车,最终导致追尾事故发生。如果车辆的驾驶辅助系统可以规避到这一类障碍车,那就会给乘员多一道保障。

车辆紧急加塞识别与规避

测试条件:

靶车会以20km/h的速度进行比较紧急的加塞动作,而测试车则会以50km/h的速度巡航行驶。

自动泊车

各项测试汇总

吉利星越L的内饰不仅用料相当高级, 科技 感也相当足,中控台这三块12.3英寸的大屏幕也让整个车内乍一看竟有种新势力品牌的感觉——满眼都是屏,甚至还有投射面积相当于25.6英寸的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车载系统搭载的是高通骁龙8155芯片,并支持四音区7麦克风全车语音交互。那么星越L这个以IMAX三联屏为核心的座舱,智能化程度有多高呢?

在智能座舱的评测当中,我们对屏幕效果、车机性能、语音交互、智能化进阶需求四大方面进行逐项评分,最终星越L获得75分(满分100),在目前ICT300智能座舱排行榜上名列第6,表现相当不错。那么它的具体表现如何呢,下面我们逐项分析。

屏幕效果

星越L中控屏以及副驾前方的屏幕均为12.3英寸LED屏幕,分辨率为1920x720像素,虽说单个屏幕尺寸不算很大,但两个屏横摆在一起加起来就要比那些15寸的更有气势。

屏幕的表面具有防刮涂层,能够有效避免指甲等硬物对屏幕表层的物理伤害,另外车内这几块屏幕的反光程度比较低,除非车外阳光特别强烈,通常状态下不影响观看。

车机性能

一套足够智能的车载系统可以让人与车之间的交互更加高效安全,甚至实现车家互联、车上购物、在线分享等更加深入生活的功能。在车机性能这一部分当中,我们将针对系统的流畅度、UI设计、功能丰富度、仪表功能丰富度、扩展性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量化评分。

流畅度、易用性和UI设计

车机系统的界面UI是否足够人性化,操作流畅度是否足够高,直接影响到实际操作体验,进一步讲可能关系到行车安全。星越L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中控UI逻辑简单易懂,上手没有任何难度。常用功能放在最触手可及的地方,空调控制全部保留物理按键!不过个别页面打开反应稍显延迟,除此之外挑不出什么毛病。

车机功能丰富度及体验效果

星越L搭载了GKUI车载智能系统,拥有在线影音 娱乐 、地图导航、车载微信、车上K歌、火山车娱、语音交互、全景影像、车家互联以及整车OTA等,功能丰富程度相当高。并且在线音乐、在线视频等功能还提供了多种实现方式。

仪表功能丰富度

仪表是驾驶员获取行驶信息最重要的来源,需要直观清晰,随着车辆功能日渐丰富,辅助性信息也越来越繁杂,因此更加要求仪表能够以最简洁最高效的方式呈现给驾驶员。

总的来说星越L这个液晶仪表把它该做的一切都做好了,其他无关紧要的,通通断舍离。

车载系统的扩展性

车载系统的扩展性体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APP应用商 店扩展,一个是手机互联扩展。星越L车机当中有应用商店,但所能下载的全部第三方APP只有六个,扩展能力有限,当然未来OTA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至于手机互联映射,星越L则跟大部分自主品牌车型一样全部欠奉,毕竟车机本身功能性已经足够强大了。

语音交互

语音交互是最为体现座舱智能化程度的一个方面,其语义识别能力、反应速度、控制权限等都决定了整套系统是否足够智能。

下面我们使用统一的语令对星越L的语音助理进行测试,看看它的具体表现怎么样。

星越L的语音交互系统总体识别速度很快,支持免唤醒、定向拾音和连续对话,但对话时系统等待时间太短,若不马上输入指令,系统很快就会退出拾音,比较影响交互体验。

在纠错能力上,星越L能够以较高的成功率识别“打开车窗”“导航到外滩”这两句带有偏差发音的语令,但对于“我想吃麦当劳”这一句模糊发音语令却始终未能成功识别。

对于类似“我很热”这样模糊含义的指令,星越L能够成功识别,但复合语令的表现就比较差了,地图内单功能复合语令一句成功一句失败,对于“调低温度病打开副驾车窗”这样的跨功能复合语令,则全部无法成功识别和执行。

星越L在语音交互部分获得25分,这个得分在语音交互分榜上属于中游位置,不算很差但优化空间也不小。

智能化进阶需求

看过车机的表面质感和内在功能之后,我们对智能座舱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涉及到一些更加深入用车生活的功能,比如车辆的远程控制、个性化记忆、在线更新以及趣味性小功能等等。

星越L支持座椅记忆和音乐律动氛围灯,为座舱带来一些 情感 化温度,并且还支持车内在线唱K,增添了一点趣味性。通过手机绑定后,能够远程控制车辆的门锁、空调等功能,至于遥控泊车,吉利已经发布了5G-AVP 1km无人泊车技术,但还未上线推送到车辆终端,因此星越L的遥控泊车功能也有待后续OTA。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在ICT-300智能 汽车 评测标准中,星越L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方面的表现。接下来,将针对车子本身驾控,进行加速、制动、麋鹿、绕桩以及噪音测试,来看看其性能表现又是如何?

性能测试小结

星越L在性能测试这一块比较拔尖是它的NVH表现,其次绕桩测试也能表现出整台车的极限操控,而其他方面的得分比较一般。两驱车型的标准功率2.0T发动机性能,也不如四驱车型的高功率版本,导致性能部分的测试成绩不算高。

0-100km/h加速测试

测试车型是两驱旗舰型,它搭载一台2.0T标准功率发动机,最大马力为218PS,最大扭矩为325N·m。如果是四驱版本车型的高功率2.0T发动机,动力输出才是我们熟悉的238PS/350N·m。采用弹射模式进行加速测试,起步转速最高为2400rpm,全力加速还是有比较不错的推背感,最终在3挡完成破百,不过加速过程能感受到双离合变速箱换挡“动作”。轮胎有严重打滑现象,车头上扬明显,而中后段加速也趋于平稳,体感不算十分猛。

100km/h-0制动测试

制动成绩方面,星越L实测38.41米的成绩,在紧凑型SUV当中的表现属于中等水平的。全力制动时,车头下压的程度比较明显,在负荷转移过程中,尾部也并未出现左右偏移。制动力的释放比较迅猛,全段刹车脚感依旧线性,对于驾驶者来说是有信心的。

麋鹿测试

麋鹿测试的目的是测试车辆的避险能力,考验着车辆悬架和动态调校功底。而我们的麋鹿测试当中,采用打开默认电子系统状态(不手动关闭ESP等),尽可能还原日常用车情况。

星越L在进行麋鹿测试时,通过时速最高为65km/h,成绩在SUV车型当中较为一般。在紧急变向过程中,车头入弯意愿不错,一侧悬架开始压缩之后,尾部的动态反馈比较灵活,甚至会出现轻微滑动帮助出弯,但仍保持合理的循迹性,就是车身侧倾比较明显,动态表现不算很安心。

绕桩测试

星越L在绕桩测试当中,同样受到了偏软的悬挂与SUV高重心影响。在连续的变向过程中,它的车头反应敏捷,表达出不错的入弯意愿,而且方向盘手感比较轻巧没负担。不过车尾的反应与车头有些脱节,总觉得慢半拍,循迹性中规中矩。

噪音测试

星越L作为吉利CMA架构最新的车型,怠速状态下对发动机噪音隔绝表现优秀,中低速行驶状态下对外界噪音隔绝到位,高速状态下的路噪相对而言略微明显,但整体NVH表现绝对可以排在同级前列。

(图/文:太平洋 汽车 网 陈子锋、陈烨、钟志涛)

以上就是找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找车网。
与“吉利智能驾驶新专利公布,可预测安全行驶区域,此功能的安全性如何?”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