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6 22:21:54 | 找车网
10?月 27?日晚,网友发博爆料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力学所内一辆威马电动汽车发生起火爆炸事故,周围居民感到震感强烈,并且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威马自燃频发
威马汽车今日在微博做出回应,10?月 27?日 21?时左右,一辆 EX5?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内发生起火。已第一时间上报主管部门,并派专业人员赶往现场协助处理。现正全力配合公安、消防及相关监管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后续结果将第一时间公布。
随后,中车网致电威马汽车相关负责人,负责人对此回应,通过现场判断,该车的轮胎完好,后门也损伤不大,后排座椅也没有过多过火迹象。他说,“目前我们还在等待消防的鉴定结果,昨天的事件属于突发的个例事件”。
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1月,总部位于中国上海,是国内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出行方案提供商,创始人为前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沃尔沃全球高级副总裁兼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沈晖。
众所周知,这已不是威马汽车自燃的个例。今年10月5日,在福建邵武市刚投放了5天新车,处于停放状态下的 威马EX5电动车,在路边自燃,最终整车成报废状态。一周后,10月13日凌晨,又有一辆威马电动车在充电时发生了自燃起火,整车严重烧毁。随后,威马汽车针对两起威马电动出租车自燃情况表示,初步调查系统电池问题,并提出更换高质量宁德时代电池的方案。
另外,近日还有网友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曝光了,一辆悬挂“苏M”江苏省泰州市号牌的威马EX5疑似发生起火自燃事件,视频中车辆底部窜出浓烟,起火原因还不得而知。
据悉,早前的威马自燃事件也曾引起广泛关注。2018年8月25日,一辆停在成都威马汽车研究院内的威马EX5发生了自燃,官方表示是经过多次破坏性试验、已经进入报废阶段等待拆解的早期试装车。2019年9月23日,温州一辆威马EX5纯电动汽车发生自燃,幸在车辆所装载的电池包未发生起火和爆炸。
而昨日的威马电动车自燃,再次把“威马电动车”推上了风口浪尖。显然,对于威马来说自燃已不是偶发事件。
召回自燃车辆,IPO之路遭考验?
今日下午14点,威马汽车在微博发文宣布,即日起向用户主动召回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产的总计1282台威马汽车,并将为召回车辆免费更换其他电芯品牌的动力电池包。
此外,在黑猫投诉、聚投诉平台上显示,威马汽车如今的投诉量累计超百条,其中“质量问题”、“退款”等为投诉重点。根据黑猫投诉平台来看,客户在反馈完问题以后,威马汽车只是收到问题,但大多并未跟进后续情况的处理。
由于威马汽车近期自燃事件频发,消费者的在平台的投诉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等表现,让消费者对购买威马变得理智。
据悉,威马汽车9月销量2107辆,三季度累计销量6200辆,其中,销售冠军正是威马EX5-Z。而相比蔚来的4708辆、理想的3504辆、小鹏的3478辆,威马在国内新势力造车中销量垫底。
众所周知,威马从成立之初就开始了融资。天眼查显示,2015年10月,威马汽车进行了天使轮融资,资方为阿米巴资本。随后,大大小小进行了7轮融资。而今年9月22日完成的100亿D轮融资,被称作是造车新势力目前为止单轮最大笔融资。据媒体报道,9?月 30?日,上海证监局网站披露,威马汽车接受中信建投上市辅导,为冲刺科创板做准备。
至于威马具体的上市时间,负责人对中车网表示“不予以置评。”
值得一提的是,天眼查显示,在威马汽车的79起案件统计中,专利权权属纠纷达51起,而威马汽车在民事一审中的被告身份则高达到73起。在最新的开庭公告中显示,有关吉利和威马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中,威马汽车仍以被告身份出现。
业内人士指出,倘若败诉,威马汽车或将面临巨额赔款,并且对于投资者和机构而言也会对威马的未来发展和套现能力产生动摇。据悉,2019年,吉利就有关汽车行业侵害商业秘密的纠纷,对威马进行起诉并索赔21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易车讯
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杭州储能行业协会组织合众汽车、
吉利
、
威马汽车
、零跑、万向一二三、瑞浦能源、天能、超威、南都电源等9家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生产重点企业共同发起声明,在交易拍卖废旧动力蓄电池环节增加限制性条件,竞买企业须为经工信部公告的规范性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确保电池流向规范性企业。
声明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瑞浦能源有限公司、浙江天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原文如下:
浙江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积极落实国家有关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规范废旧动力蓄电池流向。2021年7月,杭州储能行业协会组织合众汽车、
吉利
、
威马汽车
、零跑、万向一二三、瑞浦能源、天能、超威、南都电源等9家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生产重点企业共同发起声明,在交易拍卖废旧动力蓄电池环节增加限制性条件,竞买企业须为经工信部公告的规范性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确保电池流向规范性企业。
同时,向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发起倡议,共同遵守,为废旧动力蓄电池流向规范渠道,为回收利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做出共同努力。
不得不说,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程中,造车新势力的出现曾为当时的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从全新的造车理念、颠覆传统的造车模式以及以快速的融资、研发、量产节奏,确实为传统车企带来不小的触动。
不过,也就是短短的三五年时间,当新能源造车浪潮减退时,人们
发现找车网
曾经风光一时的造车新势力车企已失去了光鲜的羽翼。在经历了前两年一些车企集中退出后,存活下来的为数不多的造车新势力当下日子也不好过。
今年以来,在威马被爆出停工停产、欠薪裁员等消息没多久,又一家造车新势力陷入了破产的边缘。日前,安徽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增一则破产审查信息,这也就意味着
奇点汽车
也进入关门倒计时。
欠薪、停产、资金链断裂造车
今年上半年,
威马汽车
频频被曝出内部降薪、总部裁员、公司巨额资产被冻结以及企业高层被限制高消费的消息。尽管官方发文表示“正在全力开展复工复产”,不过据业内资深人士分析,威马汽车此次遭遇的危机化解起来较难。即使企业通过自救恢复产能,但市场恐怕已没有它的位置了。
而与一度年销量达到4.42万辆的威马汽车相比,奇点汽车的情况更恼火。毕竟威马汽车市场表现一度被看好,而成立于2014年的奇点汽车,到现在还没有实现真正的量产。
作为曾与
蔚来
、
小鹏
、威马等差不多同期出道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奇点早在2015年就首次发布概念车。随后发布首款“量产”车型iS6,计划2017年小批量生产,不过至今未见踪影。因此,即使没有遭遇破产困局,未来走势也让人费解。
据了解,此前奇点汽车已完成10轮融资,总金额超过170亿元。不过,迟迟不能形成量产及交付,让投资者的回报打水漂不说,在新能源赛道上也不能形成战斗力。一直徘徊在准量产边缘,浪费大把的时间和机遇,被淘汰也是必然的。
新势力造车遭遇瓶颈
此前,
长安
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未来90%以上的新势力将关停并转。”而趋势发展,也正应了朱华荣预判。今年以来先后有威马汽车、
雷丁
汽车、
爱驰
、天际、
自游家
等车企在造车路上,遇到各种“拦路虎”,进而让企业举步维艰。
而相对于奇点汽车,威马汽车、雷丁汽车市场表现曾经也不错。以雷丁汽车为例,2019年巨资收购川汽
野马汽车
,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可谓意气风发。但是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后,雷丁汽车就出现明显的水土不服。
从此前的造低速电动车到造新能源车,除了跨度有点大步伐不稳外,产品、技术也是一个瓶颈,让雷丁在新能源领域缺乏竞争力,最后发展到资金链断裂、停产,甚至多家经销商联合举报雷丁汽车拖欠车款,导致经销商损失惨重。
从不久前的威马到雷丁,再到奇点的破产,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产品不给力。之前再怎么吹,都避免不了被市场无情淘汰。以威马汽车为例,从2020年开始发生了多起车辆自燃事故,对品牌与市场销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虽然后来威马官方承认这批车存在电池安全隐患,并召回了1282辆车,但对后续产品及品牌口碑造成的负面影响长期存在。
传统车企迎来市场格局
随着传统车成功转型以及完成新能源赛道布局,让曾经扮演“浪来了”角色的造车新势力倍感压力。从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来看,比亚迪一骑绝尘,今年6月新能源汽车销已超过20万辆,成为市场翘楚。其次,长安、吉利、埃安、上汽、长城等头部车企,在完成燃油车香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后,纷纷布局高端、中高端产品,不再给造车新势力机会了。
拥有雄厚研发实力的传统车企,很快在新能源赛道上打开局面,并推出自己的硬核技术。其中,长安汽车在去年年底发布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长安智电iDD、长安原力3大新能源技术,同时宣布:到2025年将陆续推出30余款全新产品。
一旦传统车企发力新能源汽车,那么带来的冲击力非常惊人。以
深蓝汽车
为例,在SL03上市后,今年1-5月已累计交付33585台。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深蓝汽车实现交付8041辆。
值得一提的,就在前不久
深蓝S7
大规模交付当天,深蓝汽车宣布:未来三年将深耕6款产品系列,以每年2款以上新产品的节奏,推出12款以上全新及改款车型。同时,提出了150万辆销量目标。
而相比之下,即使在造车新势力车企中表现不错的蔚来、小鹏、理想、哪吒、零跑等品牌,尽管月销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提升。其中,
理想汽车
今年6月份交付量超过3.2万辆。
不过,产品构成单一、销量不稳定,依然是造车新势力的共病。这其中比较明显的是蔚来汽车、
哪吒汽车
、小鹏汽车,即使在交付量不错的6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也呈现下滑趋势。简单来说,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目前的交付量,很容易被传统新能源品牌实力碾压。
《车壹圈》观点:在传统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过程中,造车新势力车企起到了“鲶鱼”作用,对新能源赛道初期的拉动与刺激效果非常显著。
不过,成长不足几年的“鲶鱼”与觉醒并奋起直追的“巨鲸”相比,力量毕竟还是小了点。一边是造车新势力风光不再,一边是传统造车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崛起——这就是当下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现状。
从目前市场可以看到,传统车企充当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对于善于把握机会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前方依然任重而道远。毕竟新能源浪潮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曾经颠覆性的造车模式,能否经得起当下市场打磨,最终还是由市场和消费者决定。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壹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9-13 19:16:16
2023-08-25 14:09:50
2023-08-19 12:48:04
2023-11-20 16:34:52
2023-08-27 14:00:28
2023-09-06 11:39:14